日子这玩意儿,玄乎得很。
年轻那阵儿,恨不得把一天当四十八小时使,铆足了劲往前拱。
可冷不丁地,步子就慢了下来,开始寻思“活着图个啥”这类烧脑壳的问题。
你说,现如今网上时不时冒出“内卷”、“躺平”的论调,可这俩状态,兴许也不是泾渭分明。
没准儿今儿个还在死磕996,明儿就盘算着归隐田园了呢。
喏,前两天我一铁哥们就犯嘀咕了。
他在京城摸爬滚打了快十年,从毛头小子,混成了部门揸fit人。
房供上了,车也鸟枪换炮了,搁外人眼里,算是混出头了。
可他近来老跟我叨叨,感觉贼累,不想再这么卷下去了。
琢磨着撂挑子回老家,寻个山明水秀的地儿,盖间茅舍,蒔花弄草,溜猫逗狗。
他的说辞也简单,帝都节奏忒快,压力山大。
每天一睁眼,房贷、车贷、娃儿的补习班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
他说,他想踅摸那种“半夏遇烟雨,青山绿水共婵娟”的慢生活。
我诘问他,真打定了主意?
回去之后,进项肯定没现在殷实,日子也肯定没现在利索。
他緘默了片刻,答道,想透了。
他说,挣钱这码事儿,没个尽头,可光阴是有限的。
他不想等到耄耋之年,才追悔莫及,恨自己年少轻狂时,没好好熨帖生活。
这事儿,咂摸起来挺有嚼头。
既想捞取更优渥的物质生活,盘算着在偌大的城市里生根发芽,让一家老小过上舒坦日子。
另一方面,又憧憬着那种田园牧歌般的闲适,想抽离喧嚣,返璞归真。
这两种希冀,天生就带着股拧巴劲儿。
你说,为啥现在愈来愈多的人,开始艳羡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境界?
单从社交平台上的风向标来看,关于乡野生活的帖子,点赞和评论数都堪称斐然。
当我们惯性地把缘由归咎于“城市生存压力爆表”时,是否忽略了更加隐晦的诱因?
依我看,或许不仅仅是压力在作祟。
更关键的是,我们在水泥森林里,失去了与大自然的羁绊,失去了那种纯粹的欣悦。
你琢磨一下,孩提时代,我们可以在田埂上撒欢,可以在溪涧里摸虾,可以跟邻家的小伙伴们嬉闹。
那时候,日子很简单,也很快乐。
可韶华渐逝,我们被囚禁在方寸之地,每日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、嗡嗡作响的手机和永无止境的案牍劳形。
这种日子,固然能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充盈,却也让我们感到空落和焦虑。
我们渴望回到过去,渴望寻回那种未经雕琢的欢愉。
当然,归隐山林,也并不意味着就能药到病除。
毕竟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稼穑之艰难,鸡鸭之琐碎,都够你喝一壶。
况且,村野的生活,也未必就那般诗情画意。
乡里乡亲的纠葛、匮乏的医疗资源、捉襟见肘的教育条件等等,都是不得不掂量的因素。
我一朋友,之前也曾挂印封金回了老家。
甫一开始,他感觉乐不思蜀,每日莳花弄草,悠然自得。
可久而久之,他就开始觉得百无聊赖了。
他说,村里的生活太寡淡了,没什么消遣,也没几个能秉烛夜谈的知交。
没过多久,他又折返回了城市。他说,还是城市更合他的脾性。
是以说,臧否哪种生活方式,并无圭臬。
关键在于,你要洞悉自己所求为何,并且甘愿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。
恰如文中写到的,“爱也好,恨也罢,成也好,败也罢,都被流年带走,遗失在风烟中。” 终归,我们都要直面自己的抉择,承担自己的因果。
而人生的意义,或许就在于,取悦自己,不虚度韶华,不辜负这趟人世之旅。
兴许,这才是最紧要的吧。
股指配资股市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